β-内酰胺类药物治疗重症感染(指南优化要点)
β-内酰胺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因素
对于低PB的抗菌药物(如美罗培南等):无需调整给药方案;
对于高PB的抗菌药物(如厄他培南、头孢哌酮等),需要调整剂量。危重症患者推荐TDM:需调整剂量;治疗危重患者时推荐进行TDM ,同时监测血浆白蛋白浓度,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、频次和滴注时间等。
如何定义β-内酰胺类药物的PK/PD的达标值?
当β-内酰胺类的PK/PD 为50%-70% fT>MIC时,保障杀菌活性;
当PK/PD为100% fT>MIC时,可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结局。对于ICU患者而言,可能需要更高PK/PD值;
当PK/PD为100%fT>4-8xMIC时,可获得最佳细菌学应答和最佳临床应答,同时能有效减缓耐药风险;
对于未验证过毒性阈值浓度的β-内酰胺类抗菌药物,当%fT>8xMIC时,神经毒性风险显著增加[5]。
如何优化β-内酰胺类药物的给药方案?
重症脓毒症患者采用β-内酰胺类药物连续输注效果如何?
鼓励所有建议使用负荷剂量应独立于连续或间歇给予β-内酰胺类抗菌药物;
重症患者使用负荷剂量进行首次β-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,不论是否存在器官衰竭或连续或不连续使用抗菌药物;
应根据器官衰竭的情况来讨论总日剂量,尤其是急性肾损伤。
指南关于优化β-内酰胺类药物给药方案,补充2条!
采用β-内酰胺类药物并辅以TDM,大有益处!
通过TDM,可以更精准监测β-内酰胺类药物延长输注治疗重症感染的血药浓度[7];
图6. TDM监测的价值1
TDM控制抗菌药物暴露量,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毒性,提高疗效[8];
图7. TDM监测的价值2
此外,目前越来越多循证证据表明,通过TDM调整浓度,可能实现减缓耐药目标[9]。
图8. TDM监测的价值3
PK/PD及TDM临床应用现状探讨
小 结
在测试血药浓度时,需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判断感染情况。当考虑是感染致病菌时,可能会将其作为抗生素药物浓度监测的一个指标。此外,有望实现在ICU中对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血药浓度监测,这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。
[1] 朱建华, 张译文. 重症患者的感染与抗感染[J]. 现代实用医学, 2012, 024(001):8-10.
[2]Guilhaumou R,et al.Crit Care. 2019 Mar 29:23(1):104
[3]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.2018:41(6)409-446.
[4] 韩涛等,中华医学杂志.2017;97(3):228-231.
[5] Beumier M,et al.Minerva Anestesiol. 2015;81(5):497-506.
[6] Abdul-Aziz MH,et al.Intensive Care Med. 2016 Oct:42(10):1535-1545.
[7] schoenenberger-Arnaiz JA, et al. Eur J Hosp Pharm.2019:01-6.
[8] Ye ZK.et al.) Antimicrob Chemother. 2016 Nov71(11):3020-3025.
[9] Muller A,et al.Drugs. 2018 Mar;78(4)439-451 2. Martin-Loeches l,et al.Curr Opin Crit Care.2014;20:516-524.
来源: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